孙宽 | 人性的“漂移”
栏目:耀世平台 发布时间:2023-01-31 17:29:11

原标题:孙宽 | 人性的“漂移”

火之恋

尊敬的宽余时光读者朋友们,这期我先介绍《火之恋》的序言。

黄梵老师,宅心仁厚地为我的三本书做序,是他让我看到自身的问题与优势,也是在他引领下,我度过一个个写作的难关。他是看着我从无到有,把学习写诗歌做为建设语言的基础,把写小说作为努力方向,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。他耐心督促阅读,等待我成长。

(此处特别注明,为申请原创,宽余时光在题目只能放孙宽。《人性的”漂移“》是黄梵老师为《火之恋》所作的序言)

丁云老师是新加坡作家,以写小说而著名,我在2019年的热带文学俱乐部举办的系列讲座上听他讲小说。接下来的3年,我写了习作,就请丁云老师给我批评指导,他总鼓励,循序渐进地问我问题,让我思考同时,并让我看到希望,我也越写越有信心。

李青松老师,是新加坡作家,主要写小说。我也是听他的小说讲座认识的,他也成了指导我写作的老师。李老师更多指出我初期创作时的各类问题,思路清晰,认真负责。我一点点意识到这些问题,并在写作技巧方面逐步学习成长起来。

感谢三位老师,以不同方式伴随我成长。除此以外,还要多位老师朋友的留言都特别生动有趣,我一点点转载。

谢谢大家,12月28日,星期三下午,2:30pm,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旁边的白盛楼三楼,友联书局,新书《冰火恋》和孙宽与您有约。

——孙宽

人性种的“漂移”

人性中的“漂移”

读完孙宽的《火之恋》,我已难分她是诗人还是小说家,她比单一的诗人或小说家都做得更多。面对人性这个难题,她不只有小说家的企图,即努力使故事扛起讲述的重任,她也有诗人赐予的秘笈——了然使作品心灵化的机制。所以,她的小说就产生了悖论式的效果,在追逐日常俗事的历程中,却消除了故事的世俗意义,令它们披上了心灵化的色彩,让我有一丝读德国小说的恍惚。

六篇小说里的主人翁,“我”、“她”、贾韵茹、苏娅等,暗藏在她们身躯里的心灵,都可以看成作者自我的不同版本,她们共有一种“漂移”的人性,都出自悖论式的心理。“漂移”是说,人物无法遏制其感受和行为,会自动漂离既定的想法或目标。

比如,《之间》中的贾韵茹,深怀对母亲的爱,乍看她的行为都围绕母亲之爱展开,哪怕这爱已损害她与丈夫的夫妻生活,她仍无悔意,仍一往情深伺候病中的母亲。此中的坚定,赋予她古典道义的形象,母亲弥留时想抓她手的那一刻,贾韵茹却本能地撒开手,不经意泄露出她已经“漂移”的内心。

说明,母亲的反复无常,老人味,褥疮的臭味,她因疲劳失去“性”趣等,它们凑在一起,终究会腐蚀爱的铜墙铁壁,终究会部分应验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的老话,这就是人性中固有的“漂移”困境,似乎是人无法克服的。

《秦时月》则提供了“漂移”的另一版本,曾经让“我”爱得痛苦的赵恩远,十几年后再见时,“我”的爱早已“漂移”。究其原因,对那痛苦之爱的“漂移”,来自十几年的生活历程,“我”早已觉察到自己或他人身上的“虚假”。

说来也怪,《戒指》中的“我”,为了对抗自己或他人身上的“虚假”,会陷入自我激励的情境中,疯狂追逐“黄钻”的纯正,将它视为爱之纯正的象征,以确认恋人心里已无杂念。到头来发现,终于到手的黄钻,极有可能是黄玻璃,两人的爱中,其实也免不了“虚假”,甚至是必要的润滑剂。

《早晨六点一刻》的“她”,与《戒指》中的“我”一样,都会让内心从爱“漂移”到“器物”上。此篇的“器物”,是“小钢盔”身上的肌肉。这器物让“她”有了眩晕、窒息的磨难,等“她”与“小钢盔”有了“一夜情”,“她”的心又“漂移”回客观世界,甚至觉出“小钢盔”的滑稽可爱。

只有《荒城》可以看作这类“漂移”之心的救赎。惯于从爱“漂移”走的威廉,遇到与他一样易“漂移”的苏娅,却因为双双罹患新冠,生命垂危,两人都紧紧抓住爱的衣角不放,生怕自己“漂移”而去。

说一道万,爱是钟摆的中点,“漂移”过远,人又会惊恐不安。孙宽以她诗人的敏感,揭示了人的“漂移”困境,甚至并不仰赖故事,而是让内心担起讲述的功能,以戏剧式的场景拼接,产生时间流逝的整体感。孙宽善于讲述人性中变与不变的博弈,我以为,不能无视她易于忧郁带来的贡献,正是她对自我的长期审视,令她的人物步入了现代人的内心迷宫,成就了新加坡华语文学中少见的心灵小说。

中国诗人、小说家黄梵

2022年11月21日写于南京江宁

冰火两极说爱情

冰火两极说爱情

一、《火之恋》收录了孙宽的6篇小说

《早晨六点一刻》说的是“她”总是在早晨六点一刻上健身房时遇到他!她是个寂寞孤单得有点近乎病态,需要以健身来减压的现代女子,对周遭的烟味、噪音、不干净的毛巾充满厌恶感。但对于那位总是在六点一刻出现的戴小头盔的男人充满期待与遐想。从起初的胡思乱想,到接触、谈话、一起健身,情与欲暗流汹涌……终于,“他把她推向山巅,再将她坠入谷底”,完成了一次身心灵的疗愈。

小说的关键词是时间,为何总是“六点一刻”?为何他偏偏选在六点一刻出现?小说的时间为何安排在冠病疫情期间?禁制令、解禁、释放、囚困到自由,她的生活世界,看似实,其实虚。读到最后,乍然觉醒,他(六点一刻)莫非只是她幻想中的时间之灵?给予“她”一次彻底的自我疗愈?

《新加坡蜥蜴》讲述已经嫁给“蓝眼睛男人”的我,重遇少年时曾经浪漫幻想的俊美男孩,便像“传说中的四只眼睛的蜥蜴,有两只眼睛隐形,需要感受特殊光源的刺激,才能睁开。”于是,彼此产生了“从未幻想过的相吸力,从未经验过的感光功能产生奇妙作用。”

我,是因为婚姻低潮与挫败感?还是因为降伏了动物性的进化?难道我们只不过是如蜥蜴般的爬行动物么?一切的吵闹、妥协、拉锯、冷战,到了最后,依然是老掉牙的低频率的生活、繁殖、些许浪漫,这样的度日,犹如蜥蜴般地生存下去。

《戒指》却风格一变,轻轻松松写婚姻、写爱情、写追求,笔调难得幽默,读之莞尔。小说叙述热恋中的杰克突然跟“我”求婚,但当日没备好戒指,此后闹掰分手,再次求婚,定制戒指,过程犹如一场信心考验。一番折腾,那颗“永恒的戒指”,终于戴在“我”的手上!本篇以玻璃、钻石隐喻婚姻,买婚戒的过程冗长、一波三折,显示婚姻庄严仪式感的熬炼。最后的点题:“婚姻是钻石?还是玻璃?全看你怎么选择!全看你怎么看待。”

《秦时月》是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故事。“我”邂逅了多年不见的初恋情人,发觉彼此之间的裂缝与差距,追忆难回昔日的感觉。然而,情节发展下去,竟然涉及了一宗欺骗案与凶杀案!此转折显得有点突兀,之前经营起来的往日情,朦胧感与暧昧感,一下子全瓦解了,警方上门,一切便戛然而止。

孙宽的小说总弥漫着中产阶级的情调与品味。她设定的男男女女,尽管不全是物化的蜥蜴,却心灵破碎、灵魂缺失,生活焦躁、惶惑,一边追逐着梦想,一边与现实做拉锯战般抗衡。

《之间》风格又一变!贾韵茹是个财务主管,年老母亲病卧床上8年,她为了照顾病母受尽折磨煎熬。贾老太太是个麻烦的病人,中风、瘫痪8年、生褥疮、脾气暴躁!此篇小说,道尽了老年人与子女互相依存、憎恨、舍与离,紧张、拉锯的关系。他们在心灵上要受多少道德审核?多少指指点点与批判?

《之间》的题目取得特别,作者要讲的是母女“之间”、亲情“之间”、爱与责任“之间”,甚至是私我与大我“之间”;当然,最后韵茹的母亲终于过世,肩膀上的负累终于卸下,她要开始思考的,必然是“生死之间”,留下的是缅怀、悔恨、惘然,还是遗憾?

《荒城》的威廉与苏娅是一对恋人,苏娅来自破碎家庭,父早丧,母亲不断改嫁给富裕的男人,以谋得“饭碗”,令苏娅有不愉快的童年,以及差点遭受性侵的恐怖阴影。威廉比较正常,但不成熟、孩子气,有强迫症。两人彼此相爱,关系却常处于紧张状态!

在冠病疫情期间,苏娅和威廉都染了冠病,在“荒城”里,两人都仿佛被迫入绝境。威廉陷入昏迷,而苏娅先脱离危险。她隔着ICU病房玻璃,流泪忏悔。“愿一切重来”!她准备用生命去爱,去接纳彼此的缺陷。

二、《火之恋》到底是本怎样的小说集?

勉强归类,应该属于“都市小说”,或者是“都市奇情小说”,但少了一般都市小说的奇情、艳俗、哗众取宠;更多的是苦心经营的美学、意象、哲思,和险峻人性的探索。

孙宽并不拘泥于“小说三要素”——塑造人物形象、生动情节、环境描写。她也不妥妥当当避开什么小说十诫,妥妥当当依循小说创作九大技巧——主题、设定、视角、人物、情节、主要事件、关键场景、对话、线索等等。她的小说,很难被界定为“朦胧派”、先锋派、写实派、现代派,还是浪漫派。总之她写小说,百无禁忌,无招胜有招,跟着感觉走,又不会走得跌跌撞撞,而是行云流水、挥洒自如。读起来不会艰深难懂,也不会平淡无味。

像《早晨六点一刻》,看似都市怨女遇到心仪的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,但在细腻描写下,综合了男女主角其行为与心理活动,便不难觉察,这里面有虚写、有实写。六点一刻,戴着小头盔,是虚造的幻象?还是活生生的一个人?一切的一切,其实都指向一场心灵的冒险与疗愈。

《新加坡蜥蜴》更绝,写婚姻、写情欲,但并非浮光掠影,而是尝试探讨男女之间的物化、兽欲、返祖现象!孙宽花了笔墨对雄雌性蜥蜴做了科普式的描写,隐喻不言自明,使得一切雄雌性蜥蜴追逐的结果,都有了依据,以及厚度与深度。

《戒指》与《秦时月》依然写的是都市情缘、婚姻、爱情。但角度独特,《戒指》开始触及从爱情步向婚姻的价值认同。男女主角从求婚到拒绝到再求婚成功,一波三折。一枚昂贵的婚戒,与一枚廉价的婚戒,哪枚显得贵重些?从女主角买婚戒的折腾中,爱的承诺仿佛失焦了。而现代男女,又从小说中学习到多少智慧哩?

《秦时月》有点吊诡,一场与初恋情人的重逢,竟然衍生出一宗命案与骗局。

爱情、婚姻、婚外情本就可衍生出各种人性的课题。如嫉妒、猜疑、恼恨、欺骗、迷惘、痛苦、攻击,当然也不乏欢乐、愉悦、自我牺牲。这些情境,孙宽不是概念化地呈现,而是犹如解剖刀,血淋淋地割出恶瘤来给你看!令你不能漠视!

反观《之间》,应该是孙宽努力探索的另一个方向。《之间》写的固然是老生常谈的“母女亲情”、反刍,写的是扶老的孝道考题,题目取得令人怔忡无语。讲的是漫长的“扶老”过程的挑战与煎熬。儿女尽孝容易,陪伴难,亲情难舍,扶老难。“之间”要讲的是母女“之间”、亲情“之间”、爱与责任“之间”,甚至是私我与大我“之间”,当然,还有生死“之间”,生死两茫茫,阴阳两隔,岂不才是无从弥补的人间悲剧?

三、我认识的孙宽及她的写作

孙宽是一位文学硕士,毕业于南京大学。曾经在北京、香港、美国西雅图、惠灵顿、新加坡等地工作过,她做过汽车销售、地产投资顾问,国际学校的语言教师等工作。视野非同一般人,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;又有一支健笔,驰骋于文坛,活跃于文学团体。出版过自传体散文《遇见都是初恋》,诗集《双城记》与日记体随笔《荒月之城》。当然,她自创的媒体微刊《宽余时光》已发文400多篇,单篇的网络阅读量超过百万。

她的获奖记录,更是惊人。列下来至少10多项。荦荦大者,有方修文学奖散文特优奖、张骞文学奖、金鹰杯微型小说优秀奖等等。她也是位画家,油画作品丰富,预计在2023年初,于新加坡“黑土地展览馆”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。

有着这样一张值得骄傲的履历,这样一张摆出来无愧的成绩单,但她仍然谦卑地向人求教,与写作同道讨论,以期在写作技艺上、美学追求上,能百丈竿头,更进一步。

孙宽写诗、写散文,练就了绵密的文字与意象,写小说就得心应手。她处理小说情节,跳跃性很小,没有什么大转折,但结构完整。叙述观点也统一,甚少偏离。她似乎借鉴于电影美学大师霍华苏伯的电影创作理论,人物塑造有着饱满的角色力!角色何来“力”?指的是魅力、张力、柔力。

因为掌握了文字的细腻度,角色力便极为形象、立体地勾勒出人性的各种幽微处,写爱情,刻骨铭心、死去活来。写恨、写怨,令人揪心掩卷。她承认曾经得过抑郁症,“最终能走出来,九死一生”。写诗写小说,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疗愈?病便远离她而去了。

孙宽老是谦卑地自称“没有什么才华”,但无须强辩,才华尽显在她的每一篇小说中!无论是隐喻、实写、虚写、营造戏剧张力,或者调侃幽默,她都是一流的!她也不拘一格,几乎每一篇小说都玩不同的技法,这不是才华是什么?

写作如耕田,才华本难求。但文学创作,不外乎“忍受缺陷,追求完美”!

希望孙宽不在乎第一套小说双集《冰火恋》的得失。

愿与孙宽共勉。

新加坡作家

丁云

稿于新加坡

2022年10月2日

火之恋

一团燃烧的火

一团燃烧的火

从某种角度来看,孙宽创作这个集子的历程就如一团燃烧的火。

二零一九年,在和孙宽最初相识后,我读了她的几篇小说习作。当时她创作更多的是散文和诗,也有微型小说,短篇小说于她,仍是陌生的。她的习作显露出强烈的企图心,却缺少承载主题的长度与表达技巧,比如故事结构散乱,情节不够合理,作者替人物说话等等。

接下来两年,她推出了诗集和随笔集,又计划在今年底推出两本小说集,一本是微短篇,另一本就是这个短篇集。微短小说是之前的累积,而短篇小说,却还在创作中。

孙宽的目标让人捏着把汗,有些大胆,也有些冒险。短篇小说的创作,是无法一蹴而就的,技巧的提升,需要大量练习和打磨。即便作者有丰富的人生经历,不缺文学创作的经验,不乏想象力,也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写作技巧。

而孙宽并未被困难吓倒,她参加了高水准的写作营,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,不断听取同期同学的修改意见,对稿子进行反复修改,有的竟达几十遍。性格中有着完美与强迫倾向的她,在短短的时间内,写作技巧取得了显著进步。若不了解她的经历,将难以理解这股内在的力量来自何处。

这个集子中经反复修改后的小说已相对成熟,如几块打磨平滑的镜片,以较为独特的视角,将她想要表达的人生主题,以小说的方式投射了出来。

在这本书里,小说描述了这个国际性的热带城市几个中产家庭的精神生活,主要集中在情爱这个主题。大多数故事的背景是疫情期间,主要人物源自不同的文化,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,过着体面的生活,衣食无忧,可情感上却未必满足与稳定。

《新加坡蜥蜴》里的中年男女厌倦了空虚乏味的婚姻生活,试图寻找久已失落的,真正的爱情,可却无奈地发现自己不过是放纵了本能的欲望,得到的是苦涩的果实。

《早晨六点一刻》中患严重躁郁症的单身女孩,在压抑的大环境中,努力对抗着黑暗与孤独,渴望有人能带给她一束光亮。

《戒指》是一对男女的异国恋情,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人从相识相恋到结婚,一枚一波三折的黄钻婚戒成了二人之间最后的考验。

《秦时月》则是貌似两对已婚男女出轨的故事,实际上揭示了疫情下婚姻、家庭及生活的重重危机。

《之间》例外,一位中年妇女夹在重病卧床的母亲、工作和家庭之间,在生活的重压之下,感到无力而绝望。

孙宽这几年展现了创作的多面性及很大的潜能,祝她的创作如同火焰那般经久不息。

新加坡作家李青松

于新加坡

2022年10月20日

预祝大家节日快乐吉祥

关注宽余时光,感谢支持护佑

请珍惜原创

尊重作者的劳动

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

法律顾问

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

高级合伙人唐新波律师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宽余时光阅读推荐

其他文章

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

(ID: kuanyushiguang-sky)

欢迎转发、点赞与分享

孙宽 | 致终将遇见的你

宽余时光 | 问心之旅

宽余时光 | 谈心,让心灵净化

孙宽 | 桃花春色暖先开,明媚谁人不看来

孙宽 | 人生最不该缺少的是梦想

孙宽 | 玄览烟云

孙宽 | 对待生命,哪些我们要有所坚持?

孙宽 | 踩出一行新脚印

孙宽 | 离散、融合、重影、抵达——《双城恋》新书首发

孙宽 | 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——《双城恋》分享会

孙宽 | 千呼万唤始出来

孙宽 | 《荒月之城》,刘荒田序

孙宽 | 流金岁月,随时“悟空”

孙宽 | 第十一诫、失盗的牙和一把钥匙

孙宽:新加坡人,回族,祖籍北京。南京大学文学硕士。曾在北京、香港、西雅图、惠灵顿、等地学习工作,现居新加坡。

2016年创办自媒体微刊《宽余时光》。目前已发文400余篇,单篇网上阅读量超过百万,是搜狐、搜狗和雪花新闻等同名文学专栏的签约作者。著有宽余时光系列文集《遇见都是初恋》《双城恋》《荒月之城》《冰火恋》双集等。

作品散见《联合早报》《世界日报》《新华文学》《新加坡文艺》《新加坡诗刊》《热带》《文汇报》《扬子江评论》《扬子江诗刊》《雨花》《美文》《滇池》《青年文学》《作家》《作品》《江南诗》《青春》《小诗界》《视界观》《山花》《文综》《香港文学》《深圳文学》等报刊杂志。

2022年,获第三届新性灵新诗全球大赛一等奖。2021年,获第四届方修文学奖散文特优奖。2020年,入围博鳌国际诗歌节年度诗集奖等。

MERRY

CHRISTMAS

感谢所有的赞赏和提前预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平台注册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