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青年横财发展会
ID:xrich666
作者:飞行喵
“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”,20世纪50年代,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戴比尔斯,创造出了这句丧心病狂的钻石广告文案。从此,20世纪最大的消费主义骗局浩浩荡荡地展开。人们相信钻石象征着真挚的爱情与坚定不渝,尽管它完全不保值,使用场景极稀少,并且十分昂贵。一颗30分的钻戒,往往需要花掉普通人好几个月的工资。
聪明的河南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:见证爱情的成本有点高,要不咱,自己造点?
钻石圈也开始内卷了
在抖音主播带货的直播间里,常能见到仿钻的身影,199元两克拉,闪得晃眼。
他们卖的是莫桑钻,一种外表酷似钻石但成分完全不同的产品,售价不到真钻的百分之一,销量出奇地好,稍大点的直播间就能卖出几万件。
生意好归好,但莫桑钻到底还是无法真正代替钻石出场。毕竟钻石象征的是爱情,用200块的莫桑钻求婚,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草率,很可能求不到婚,头上还要挨几记“板栗”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而人造钻石,则是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。
它的售价比天然钻石低,但也没有便宜到论斤卖,一克拉大概在一万元之内可以搞定。并且,人造钻石是真钻,它和天然钻石的成分结构完全相同,不同的地方只有生产方式。
1963年,河南三磨所研发出了第一台六面顶压机,之后,研究出了我国第一颗人造钻石。近几年,人造钻石的工艺发展越来越成熟,河南不少企业已经可以生产出和天然钻石一模一样的人造钻石。
如果说天然钻石是河里自然结的冰,人造钻石就是冰箱里冻出来的冰,大家都是冰,谁也不比谁高贵。
并且,自然形成的钻石免不了带有一些杂质,而实验室生产的钻石就完全没有这种担忧,人造钻石更加纯净。
甚至,许多人造钻石公司为更加贴合出口的需求,还会在工艺中添加一道“加入杂质”的程序,避免人造钻石太纯净,力求做到除了价格,一切都和天然钻石一模一样。
这样生产出的钻石,连专业人员都傻傻分不清楚,很难辨别来历。为了捍卫天然钻石的地位(主要是价格),各钻石公司都下了不少苦功夫。
俄罗斯BITCARAT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想出了一种追踪天然钻石的方法,给每一颗天然钻石打上“烙印”,让全链路变得100%可追溯,确保天然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和人造钻混淆。
不过,企业如此处心积虑地要将人造钻和天然钻区分开,也正恰恰说明了二者并无什么不同。
这一次,大家都不太买账了。央视财经曾发起一个名为“你会买人造钻石吗?”的微博投票,其中,有1581人选择“买,看起来一样就行”,占比54%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人们对人造钻石的接受度已经达到了75%。
2018年,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发布珠宝指南时,删除了“钻石”定义中的“天然”描述,并且不再推荐使用“synthetic”(合成)一词来称呼实验室生产出的钻石,这意味着人造钻的市场地位及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。
人造钻石崛起,最受伤的是钻石巨鳄戴比尔斯。
眼看着精心打造的钻石帝国已经有了被打破的趋势,戴比尔斯立刻行动起来,花4000万美元,造了一台号称能识别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的鉴定机器。还将自己的广告语改成了“Real is rare, real is diamond”(珍如此心,真如此钻)。
言下之意就是,人造钻石哪能和我们比啊!用人造的钻石能见证到真的爱情吗!
显然,钻石圈也开始内卷了。
世界钻石河南造
钻石圈里有句老话——世界钻石河南造。
数据显示,全球珠宝级别的实验室人造钻石原石产量在600万克拉到700万克拉之间,其中,中国产能达到300万克拉,占了半壁江山。
而这半壁江山中80%的人造钻石产量都来自河南,河南有超过200家人造钻石企业,撑起了全球最大的人造钻石产业群。
究其原因,大概是河南人民质朴的商业精神,勇于在消费主义时代逆流而上,发源于河南的蜜雪冰城是这样,人造钻石也是这样。真·平替大省(bushi)。
相较于天然钻石,人造钻石还有更环保的优点,它不需要大规模破坏生态,也不会涉及非法贸易、雇佣童工等。
靠着人造钻石,河南产生了不少上市公司。去年,“力量钻石”在深交所上市,开盘当天,股价便暴涨了11倍,从发行价每股20.62元冲到229.38元,股价到现在依然十分坚挺。
新能源板块大跌后,无数渴望找补回亏损的基民们,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人造钻石板块,坚定地相信,人造钻石能给自己造出个好未来。
更有行动力的人已经先一步加入了战场。
人造钻石产业链分为生产、切割与抛光、零售三个环节,上游生产和下游销售的毛利率都可以达到50%以上。许多人发现了这股钻石潮,从生产厂家那里购买来钻石毛坯,切割打磨,完成IGI权威认证后出售给消费者。
市面上出售的人造钻石,根据参数、品牌不同,一克拉可以卖到4000-30000元。但业内人士透露说,钻石毛坯生产工序比较固定,因此价格浮动并不算大。一般情况下,一克拉人造钻石的售价应该在6000-10000元,再贵,就是割韭菜了。
人造钻石的价格区间跨度大,主要原因并不来自于生产成本,而是宣传、包装和销售等环节的成本。
如果开线下店,就需要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维持开销,售价也会相应地上涨不少。因此,许多人造钻石品牌还是更倾向于在线上渠道销售,知名度大多不高,类似于注重性价比的白牌商品。
不过,随着老牌珠宝商的入场,人造钻石正在逐渐向品牌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。
2017年,施华洛世奇进入培育钻石市场,旗下的合成钻石品牌正式上线销售。去年5月,全球最大的珠宝商潘多拉宣布,将停止使用开采的钻石制作珠宝,新产品将全面转向使用实验室生产的人造钻石。
甚至,之前发誓绝不涉足合成钻石的戴比尔斯,也成立了自己的人工钻石品牌,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产能。
打不过就加入,赚钱嘛,不磕碜。
20世纪的消费主义骗局
200多年前,钻石还是非常稀有的产品,开采水平有限,全世界一年只能收集到20斤左右,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。
但到了1870年,人们在南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钻石矿,仅以当时的开采产量,每年就能挖好几吨。
钻石商们感到恐慌,物以稀为贵,量大了就卖不上好价了,于是几大钻石商联合起来,成立了戴比尔斯公司,一边控制挖掘产量,一边努力搞营销。
戴比尔斯把爱情和钻石绑定,硬生生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。戴比尔斯在各种电影里插入钻石饰品硬广,凡是男性求婚,必要手捧钻戒,单膝跪地,而且钻石越大,证明男人的爱越深沉。
本来,人们可以没有钻石,但当钻石和爱情捆绑在一起后,就很难不让人感到心动。在戴比尔斯的完美营销下,不出几年,公司的销量就开始暴涨。很快,钻戒便加入了结婚必购项目阵营。
如今,在各类仿钻、人造钻的冲击下,人们反而重新开始思考钻石的本质: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花大价钱,购买一个一生可能只戴寥寥几次的钻石戒指?如果需要的话,人造钻石是否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?
但另一方面,钻石本身象征“忠贞不渝”的属性,也在因实验室的量产而逐步消解,毕竟,人工制造、批量生产,很难和美好唯一的爱情画上等号。
或许,人造钻石的出现,更大的价值不是为天然钻石寻找一个“平替”,而是让钻石剥离曾经强行赋予在它身上的光环,回归到珠宝本身。
但钻石本身就是营销包装出来的消费品。这一骗局被戳破后,大规模地生产钻石究竟能否长期盈利,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问题。
近几年,随着职业女性比重的提升,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,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脱离婚恋等场景,自己购买钻戒。
这确实也是目前大多人造钻石主打的市场。不少人造钻品牌是微商一样的存在,他们的主要阵地是小红书和朋友圈,每天的工作是发各类人造钻知识科普及产品介绍。
甚至,他们也面向全国招募代理:当你购买一款产品之后,就能成为代理,去帮他们卖货赚钱。
没有关于爱情的消费绑架,没有浪漫的故事与仪式,就仅仅是出售一枚漂亮的钻戒,不一定需要与结婚有关。
形式是粗糙了一些,但省下来的钱也是实实在在的。
不过,很有可能,打败天然钻石的,不是人造钻也不是什么莫桑钻,而是这一届年轻人,已经不想结婚了。
设计/视觉:壮壮老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IN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!!!微信视频号【lnstagram优选】每天3分钟,带你开眼看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