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为了给子女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不得不未雨绸缪,尽量规避一切可能会影响子女学习心态以及身心健康的潜在危机。看起来有些草木皆兵,背后却是用心良苦。
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,每一位家长都想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,从家庭经济基础到父母学历水平,再到学区房和早教班,家长永远不甘落于人后,包括学生的名字也是字斟句酌,生怕因为名字不好而使一切努力功亏一篑。
家长姓“苟”,担心孩子被同学嘲笑想改姓
网上常有老师吐槽家长起名像闹着玩一样,根本不为学生的前途负责任。不是有谐音梗,就是假复姓,或者含有生僻字,不仅老师点名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困扰,学生也成为同学起外号的对象。有些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,也因此更加社恐,老师看了都心疼。
有一些家长自己也很冤枉,起名的时候好好的,谁知道后来语言环境变了,网络语言盛行,好好的名字被曲解,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。还有些学生被同学起外号,与名字无关,而是姓氏的问题。
一位家长姓“苟”,从小到大都常被身边的人起外号,自己也很困扰。女儿出生后,他不想让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蹈覆辙,别说是上户口,就是出生证也不敢办。怎么起名字都觉得不好听,考虑再三打算把“苟”改成“敬”,这样一劳永逸,再也不用担心被起外号了。
不少网友深表理解,毕竟谁都不愿意走哪里都被叫“小苟”,年纪大了可能还会被叫“老苟”,即使对方为表尊敬叫哥叫姐,和姓氏连在一起也会叫人哭笑不得。只不过姓氏是一种传承,为了规避恶趣味而改姓有必要吗?
网友评论很犀利:为啥宁可改姓也不跟妈姓?
苟先生爱子之心路人皆知,不过他的改姓申请并不符合规定。按照新生儿起名规定,孩子要么跟父姓要么跟母姓,或者跟家里长辈的姓氏,不能自己随便更改,创出一个新姓氏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随孩子母亲的姓氏,既符合规定又能解决家长的诉求。
专家也回应,不建议家长为了怕起外号而更改姓氏,这是家族传承的标志,更是应该体现出文化自信,无论是谐音字还是生僻字都应该加以保护。要知道很多通俗姓氏的学生,反而羡慕那些稀有姓氏,不用费心起名就很有个性,不像张王李赵,怎么起名重名率都很高。
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,这家长表面上看父爱如山,仔细想就有些迂腐。宁可把自己的姓改掉,也不让女儿跟妈妈姓。这很难被理解为是出于父爱,很有可能是他本人不想再用这个姓氏了。
这个问题也揭开了当下教育环境中的弊端,那就是用名字开玩笑的恶趣味。无论家长怎么小心,都逃不过中小学生的脑洞,想要起外号怎么都能找到理由,与姓氏无关。
嘲笑同学名字的风气不可助长,家长也要规避风险
即便这位家长如愿改姓“敬”,以后女儿还是有一定概率被同学起外号。比如有人说“我想静静”,大家就会联想到“静静是谁”,敬敬也在劫难逃。
最关键的还是打消学生这种拿别人取乐的坏毛病,让他们知道这是很没有礼貌和家教的行为,老师也要一碗水端平,不要因为学生名字特殊而让他们做冷板凳。
家长从小就要教育子女要尊重别人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自己不喜欢被起外号,也不要给别人起外号,把心思多放在兴趣培养和学习方面才对。学校内要树立积极的学习风气,不光要帮助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,更要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,这样学生才能走得更加长远。
与此同时,家长也要在起名的时候仔细斟酌,尽量起一个文雅的名字,避免出现谐音梗这样的奇葩名字。对于姓氏应该坦然接受,家长尽量要让学生知道名字背后的寓意,让学生产生认同感,这样在被调侃的时候才会有底气怼回去。
一位女大学生叫“单单单”,音同“扇丹丹”,可是经常被叫成“丹丹丹”。有的时候确实有些哭笑不得,面对首次见面的人总要解释一番,但是她并不觉得是个困扰。因为名字里包含了家长对自己的爱,她也并不想改掉,只要学生有这样的好心态,叫什么也就无所谓了。
今日话题:大家觉得这位家长有必要改姓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